您的位置:主页 / 资讯公告 / 新闻资讯
招考动态 新闻资讯
2+2国际本科代表队在学校新生篮球赛中喜获佳绩
2022-10-22
   为了进一步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升新生身体素质,2022年10月18日,中央民族大学2022年新生篮球赛在丰台校区落下帷幕。经过四天四场激烈角逐,继续教育学院2+2国际本科代表队在斩获海淀校区第一名后,进军丰台校区参加决赛,最终取得全校第六的优异成绩。   本次比赛以学院为单位参赛,每支队伍限报12人。共有来自海淀校区和丰台校区的23支代表队、270余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每场比赛开始,随着裁判员的一声哨响,场上运动员积极拼抢、顽强防守,同学们胯下运球、三步上篮、后仰跳投等技巧运用得轻松自如;各队运动员全力以赴,积极防守、跑位,主动为队友作好掩护,一个个漂亮的投球引爆现场气氛。场外,啦啦队员们激情呐喊,志愿者服务队员们热心服务,一时间欢呼声、呐喊声、加油声不绝于耳。   在为期七天的比赛中,2+2国际本科代表队的运动健儿充分发扬“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生动诠释了竞技体育的无限精彩和无穷魅力,把比赛一次次推向了高潮。全院同学团结一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经过紧张激烈的精彩角逐,学院代表队在参与的七场激烈比赛中,共取得五场胜利的喜人成绩。    (供稿:2022级2+2国际本科学生 陈果) 
【迎新报道】美美共铸,最美初见!
2022-09-15
【迎新报道】美美共铸,最美初见!                             ——中央民族大学迎来2022级“2+2国际本科”新生 一纸邀约如期而至9月10日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国留学培训项目中央民族大学“2+2国际本科”迎来2022级新生!      经历了疫情的考验、紧张的高考、纠结的择校、满心的期待,2022级“2+2国际本科”新生拉着行李箱,带着新希望,昂首阔步地走进了中央民族大学。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新生入校前严格按照“疫情通”7天打卡,申报北京健康宝和行程码并经学校审核后入校。抵达校门时,需要接受体温等健康检查和区域排查。严格的防疫政策增加了迎新的工作量,但这细致入微的排查正是为新生负责,为校园安全负责。 图:入校防疫排查与学生入住前宿舍消杀     为了配合防疫工作,多数新生独自前来,学校师生们为他们提供了细致的帮助,老师们的叮咛,学长学姐们的陪伴,使他们顺利完成了入学报到。家长陪同来校的,也对防疫政策家长不能进校表示理解,在校门口隔离区将学生交付给学校,举起相机记录孩子与大学的第一张合影,并表示对学校防控工作的肯定,将孩子交给学校“放心”。        为确使新生入学以后尽早熟悉新环境,尽快适应新生活,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一大早就在校园里穿梭,为新生们提供咨询和引导服务,帮助新生搬运行李,热心解答问题,让初来乍到的新生感受到了温暖与热情。     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既是教师节,又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学院领导与辅导员来到学生公寓看望新同学,与新同学深入交流,询问了来校经历、宿舍环境和生活需求等方面的情况,鼓励同学们砥砺求知,学有所成,并送上“中秋大礼包”,与同学们共度中秋。老师的关怀令同学们倍感温暖,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与期盼。      9月11日,“2+2国际本科”新生开始了入校“思政第一课”,在线观看了严庆教授专题报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与胡振华先生专题报告《校史校情》,正式开启了中央民族大学学习历程。     新生活的开始,意味着卸下沉重的旧任,拥抱崭新的未来,也意味着面临不同的挑战,承担更多的责任。愿2022级“2+2国际本科”新同学尽快融入到中央民族大学大家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坚定前行,不负韶华,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
校长郭广生出席“2022中国留学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2022-04-25
新闻网讯     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于4月22日在线举办了2022中国留学论坛。本届论坛以“新征程,新使命,新作为——留学工作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主题,深入交流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重点举措和成功经验,共享全球教育治理方案。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郭广生线上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题为“秉持‘美美与共’理念,建设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大学”的主旨演讲。    郭广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法首脑会晤、墨西哥参议院演讲等重要场合,在谈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都曾反复提及“美美与共”。“美美与共”思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精神内核,也是中央民族大学贡献给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郭广生表示,中央民族大学坚持“着眼全球、开放共享”,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交流等方面与世界各国的优秀大学建立了紧密且务实的合作关系,彼此间相互启发、分享经验、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构筑了开放、共享、包容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    郭广生强调,中央民族大学致力于传承“美美与共”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高素质人才,参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增进文明交流互鉴。愿与世界各国的优秀大学携手同行,努力服务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积极参与涉及人类生存发展共性问题的教育改革和科技攻关,参与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共同福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展现更大作为。    据悉,中国留学论坛是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的重要配套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19届,是中外教育机构共同关注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事,为中外高校和教育机构搭建了互学互鉴、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全力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此次论坛还邀请到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拉惹·拿督·诺希尔万•再纳阿比丁、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冯守权、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公使包迈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党委书记孙丽丽、领英全球副总裁、中国总裁陆坚、新西兰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李娜、大韩民国驻华大使馆教育官孙上昊、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国际教育协会执行董事兰德尔·马丁、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理事吉野利雄等出席主论坛并作主旨发言。
蒙曼老师首讲“中华文化”公开课
2022-04-08
新闻网讯    4月8日,“中华文化”通识课首讲“共筑中华民族、共享复兴荣光”在学校知行堂和云端同步开课。著名文化学者、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在课堂上与师生共同畅游在华夏五千年历史文明长河中。    “秦汉雄风、盛唐气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课堂上,蒙曼从凝聚核心与旋涡模式、大一统政权与民族整合、小中国到大中国三个角度旁征博引,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过程和要素,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历史形成的。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蒙曼从政治文化、制度文化、文学艺术及文化精神多个方面,阐释各民族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气质、构建传统中国政治形态与制度形态、丰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蒙曼从彝海结盟讲起,列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重大历史发展阶段中,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政策方面的重大举措和民族工作中取得的重大进步,阐释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自觉凝聚的关系,进而得出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实现民族平等与团结,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从自发走向自觉的结论。    “共筑中华民族,共享复兴荣光。”蒙曼还同大家一起分析了在新的世界格局与中国发展格局之下,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基础和新方向。她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将从自发走向自觉凝聚,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讲座最后,她最后用“四个同一”概括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特征:同一个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一种身份——中华民族共同体,同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一个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开通选课以来,近千名学生选择了“中华文化”通识课程,其中不乏一些理工类和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蒙曼老师带来的首讲“共筑中华民族、共享复兴荣光”,除20位同学现场聆听外,更是吸引了2.6万人在线听课。同学们课后纷纷表示,通过认真聆听蒙曼老师的讲述,收获颇丰。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学校在现有的“大学语文”公共必修课和66门中华文化相关公共选修课基础上,构建了中华文化课程体系和1+n”开放式课程建设方式。   “这门课程我们将采用名师名家主讲、专家漫谈、师生对话、虚拟仿真、实地参观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教务处负责人表示,“中华文化”通识课程力求通过有效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中华文化的热情。        课程将秉持开放性原则,致力于吸纳更多优秀教师加入,不断拓展课程内容,并通过媒体矩阵实现共享。由蒙曼、游斌、李浩然等教师主讲的18讲36学时课程内容,其中8~9讲都将于本学期开讲。学生在完成课堂学时基础上还能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线上资源进行拓展学习,线下教学资源将不断进行更新和积累,充分满足学生兴趣学习的需要。(摄影:马丹妮)
前页12
招办电话: 010 - 68937614 68939641 68937174 68939884 68930134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技术支持:海大科技